
有一則來自中國的YouTube短片,名為“批判眼光看新聞聯播”,片中的男主角老王教導其女伴如何用批判眼光看新聞聯播;兩人的對白蠻有趣,其重點是圍繞著多位國家領導人的活動來批評,結果得出眾人可以接受的客觀判斷。
其實,批判具有批評與判斷的遞進意義,先有全面批評,才可得正確的判斷。倘若多數觀眾能以批判眼光看新聞,包括來自電視、報章及網絡,再加以反思求證及分析力去研究,大家就不會輕易被蒙蔽新聞的來龍去脈及真相了。
我們可以這麼說:通過批判,我們才可看清社會現實的真相與分辨是非善惡;通過批判,我們才可不停地剖析現狀、教育社會大眾、為實現公平與安寧社會的心願。人民果敢批判,我們的社會與國家才有希望不斷地朝向進步的途徑發展。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具有批判精神的人們的頭腦常保持清醒,因為批判能使我們不斷糾正思想和行為的錯誤與弱點。俗語說“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倘若無人批判與糾正被扭曲的事物,毫釐差別間,許多人就可能墮入別人的騙局中。同時,批判也是思想武器,憑借它,社會文明的前進方向得以把持,不斷地循正道傳承與邁進。
當然,有效與正確地批判時事新聞必須基於充足的知識與資料,而不是出自主觀的偏見或道聽途說。如今,網絡上的獨立報紙與許多電郵充滿寶貴的爆料報導,電視台或報章與當事人的及時訪談,及正義果敢時事評論者的分析等等源頭,它們都具有還原真相與釋疑解惑的功能,確實能輔佐我們思考與批判的不足。
現代社會發展迅速,批判精神越更應發揮它的無比力量和展示其價值。倘若當權者處處表現打壓人民、背義離道的行徑,人民身負的使命就是設法予以批判,在伸張正義之餘,也處處教育人民。有醒覺的人民,蠻橫囂張的當權者最終才會被唾棄。正如千百年來,孟子一書很清楚地警惕當政者說:“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星洲日報/言路‧作者:林清隆
梁汝建评语(2-6-2011)
你的文章用了好多新闻学专用名词,文章结尾劝导人们审视当权者的施政,并引用孟子千古名言来评判,可惜煽动火力不强。谨盼林兄继续笔耕,让我得尝精神佳果。
杨枝桂评语(8-6-2011)
刚从美国回来就读到老兄的文章。林兄时时浓墨重彩地为人间良辰美景表雅兴,为世道贪污桀政吐不平,给跋扈枉法的政客来个当头棒喝,痛快!只是不知巫族政客是否能读到林兄的剖析与评论。
非常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