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Wednesday, June 20, 2012

加强监管保健产品 林清隆


近年来,心脏病、糖尿病、肥症及肾脏病等“富贵病”,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 。由于一般人都在追求改善生活素质, “求健康、延寿命”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因此大马保健食品行业拥有庞大市场

常见的保健品种类繁多。目前,主要用于养生、养颜及强身的保健品,有抗氧化剂、防心护肝丹、维生素、矿物元素、有机食品、 天然激素、降三高(胆固醇、血糖及血压)保健品与蜂产品等等。

广大消费者对于购买保健品仍然缺乏谨慎思考,对于选择繁多的保健品,他们时常随意听信推销员,或看到有标明他需要的疗效后,不论其价格高昂,他们都会购买。

更糟的是,由于有关当局松懈监管,让保健食品业者夸大 及无中生有的宣传继续大行其道。食品与药物监管法律尚不完善,也导致不少詐騙集團肆意制造宣称包治百病产品及假冒保健品,以欺詐或誘騙手法赚取大量金錢

我国保健食品业近年来快速发展,而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却仍然显示愚昧与无知。许多消费者不注重保健食品的功效性和安全性 ,即使他们服用保健品后,也没发觉它是否能完全达到保健的功效;至于一些 粗制滥造,添加违禁药物,有损健康的保健品也毫无警惕。

今日的保健品业者进行多样化销售方式,除了直销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如设立连锁店或特许代理中心外,还有座谈营销及体验营销二类直接销售法。为了招徕顾客,座谈营销者 常举办免费茶会,除了设讲座交流,也以半价促销或礼品吸引出席者。在体验营销中,销售商则刻意安排几个自称食用过该保健品的顾客,叙述该保健品为他带来的好处与疗效。当然,明眼人不难分辨其中真伪。

真材实料的保健产品 具有 特定功能,代理商有责任对顾客实事求是地介绍这些功能,而不夸大其词

总括来说,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必须擦亮眼睛才作出决定。他们必须 以安全第一 为理性消费前提。购买时,要明白它的功效,并且辨清原料成分,是否物有所值。此外,我国食品药物监督局必须经常抽样化验,以鉴定有关保健品的成分与安全性,才可发出销售准证。不要等到消费者服用保健品出了状况,才下令把它下架,为时已晚,恐怕会弄出人命啦!

( 21-6-2012 星洲日报/言路版 )

Monday, June 18, 2012

如何寻找风雨同路人 ( 蓝霹雳 )


2008308政治大海啸之后,我国政坛起了很大变化。通过各报评论、网络报道、部落格文章,以及坊间讨论,相信大家对一些政坛人物有所了解。

几十年来,不少有关华社的切身课题无时无刻令华社烦忧。有时,我们甚至要蒙起眼睛、捂起耳朵,内心才得片刻安宁,因为有不少残酷的“政治产品”影响了不少良民。

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教育政策仍无改善。成千上万族人不断埋怨:为何我们的品学兼优子弟申请不到政府大学或心目中的理想科系,而某些成绩不佳学子却能安稳地在政府大学攻读时下热门的专业科系。因此,我们被迫卖地卖屋,让我们的子孙进昂贵的私立大专去完成他们的志愿。

此外,这些年来,几乎每一较大住宅区内就有富丽堂皇的国小,而我们却要大清早起身,跑到老远地方,才可找到我们的华小呢?而且,其中不少古旧的校舍已成了危楼,令人担忧。逾一年前,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拿督威拉曹智雄答应的“将来发展商的建屋计划超过3000间房屋,如果华人占多数,将保有华小校地。”如今可有眉目?

记得,马华领袖常说与华小共存亡,确实紧紧扣住不少人心。如今,虽然华小是安然保存,可是,华小学生激增,教室与教师都变成供不应求。有时,我们的学子还要面对官家派来的“鸡同鸭讲”的老师,这是哪门的逻辑呢?几十年过去了,华小问题依然存在,大家处于风雨同路,徒有无限嘘唏。

这几十年来,虽然马华对华社也有些贡献,不过却与华社的愿望相差很远,以致造成怨声载道,马华的威信可说是每况愈下。如今,泰半华人不再认同马华是维护华人权益的唯一代表,因为他们已找不到其他真正敢怒敢言的代表。

在这风雨交加的政途中,不少马华领导人尚未清醒,仍在春秋大梦中,不时发出:“有人在朝好办事”的梦呓。有时,也会老调重弹“内阁协商,好过外头叫嚣”。

眼见华人权益逐渐被侵蚀,大家已心知肚明,“当家不当权”与“越协越伤”的残酷现实。人们都在质问:马华身为国阵中的第二大伙伴,却无能实现下列华社简简单单的企盼,诸如:政府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公平分配资源,尽速增建华小、全面解决华小师资短缺问题、停止调派不谙华文教师到华小执教、及杜绝政府大学招生过程中的种种人为偏差。

今日,国阵内的三大华基政党已逐渐走入死胡同。民政党已没落,人联党半生不死,马华也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倘若马华领导人仍然不振作起来,那么,“风雨同路人”也将变成“风雨陌路人”了。

18-6-2012 光华日报/异言堂)

Tuesday, June 12, 2012

不应舍弃地方研究与减少音乐节数 (评小学标准课程纲要) * 林清隆


星洲日報獨家報導,《小學標準課程綱要第二階段》的一些建議:各源流學校將增加歷史科,而取消地方研究、公民教育與英文數理等科;減少節數的是音樂;增加節數的是國文、英文和體育。

增加历史科是意料之中,因为要配合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把历史科列为大马教育文凭的必须及格科目,以达致所谓的“学生们能够了解历史塑造团结及各种族团结的目标。”

本来,增加(其实是恢复)历史科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增加历史科却舍弃地方研究科,根本是本末倒置的建议。

教育部不应计划舍弃地方研究,因为地方研究是小学生认识世界与生活环境的不二法门,也是打好他们的地理基础的学科。何况,地方研究是研究自然环境以及人类与 环境互动的科目,这是其他科目无能替代的。因此,人们常言史地,就是指历史与地理本是双胞胎,缺一不可。

现代中学生的地理知识貧乏,更遑论小學生。隨著资讯发达,世界变小,考虑到学生们的未來需要,灌输地理知识是刻不容緩。培养关心环境的下一代,才符合教育宗旨。倘若學生單只学习历史,而不明了地方状况, 何异于可怜的井底蛙

令人惋惜与费解的是減少音乐节数。既然取消 公民教育与英文数理等科,也可从中腾出足够节数给地方研究与体育,而本来区区两节的音乐却被取消一节。教育部的理由是要顾及增加节数的国文、英文和体育。

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是息息相关。让学童多欣赏好的音乐作品,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人类、大自然、与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因为上唱游课时,学童可以在美的旋律与节奏中唱出有关高山流水、香花落叶、鸟啾蝉鸣与友情亲情等音乐内容。因此,多唱歌与接触音律,可提升学生素质 ,精神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使学生的人格更加健全,有助于人与人间和谐相处。原本每周二节的音乐课不算多,却将不可理喻地被腰斩一节。

总而言之,如果不考量学生心智发展来设定国家小学教育课程纲要,势必引起不良后果。倘若大马教育事业由一群眼光狭隘,毫无远见与深谋远虑的人士掌管,学子们肯定将囿困在狭窄小天地内

( 11-6-2012 星洲日報/言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