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 Pageviews

Monday, April 1, 2013

國民型中學10 大訴求




長久以來,國民型中學面對各種問題。以往都是國民型中學校長理事會整理為年度報告,通過華文報章發佈,偶爾也提呈馬華。可是,幾十年來,不少問題仍然懸而未決。校長們畢竟是公務員,人微言輕,徒呼無奈。
自從全國國民型華文中學發展理事會成立以來,在短短兩年,它積極展開調查,如今草擬了一份10大訴求提呈教育部,尋求共識與解決問題。
1962年,我國原有的華文中學為了政府資助,包括行政費、教師薪金、師資訓練及校舍維修等等,都紛紛接受改制。從此以後,華文中學消失了,改名為SMJK,即國民型中學,教學媒介語改為馬來文(初期是英文)。如今,國民型中學只剩下每週5節華文課(一些只有3節)。
在目前朝野政黨競相爭取華人選票局面下,縱觀這10大訴求,也許一些靠撥款能解決的問題可能獲得政府接納,如:資助一切學校軟硬體設備、中學華文教師培訓計劃、招收更多的華裔當教師、推行技職教育、確保中學在過渡期擁有足夠的英語數理課本。
至於要求修改1996年教育法令,恢復改制國民型華文中學原有的法律地位、董事部必須授予推薦和認可校長及行政人員的應有權利、要求《2013-2025年教育發展大藍圖》涵蓋國民型中學,及一致反對增加大馬教育文憑(SPM)歷史科的第3試卷等訴求,恐怕都不易獲得認可與解決,因為它們已是單元教育政策的一部份。
由於接受政府全津貼,國民型中學必須奉行國家單元教育政策。隨著大量非華裔教師湧入,教師的種族結構比例已今非昔比,於是衍生了許多問題,最顯著的是掌校者已身不由己改變周會、會議、通告與壁畫的用語,校內更難見到華文展示牌(包括諺語、格言、名句及校規)。
最糟的是,當不諳華語的掌校人悄悄地被調派來,倘若董事部不堅決反對(霹靂州已有數宗先例),由於這班人物缺少華文情結,就會削減華文節數,並且取消華文為必考科,讓沒報考華文的會考班學生自由離開教室到圖書館自修去。如今,一些學校報考華文率每況愈下,也是令人興歎的事實。
因此,10大訴求最關鍵的項目,即國民型中學校長與行政人員必須具備SPM華文資格。倘若能爭取到白紙黑字的保證,也許可以避免上述現狀的惡化。
29-3-2013星洲日報/言路作者:林清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